社交應用 Phaver 的隕落,像一顆流星劃過夜空,短暫而令人惋惜。曾經被寄予厚望,誓言打破 Web2 與 Web3 社交壁壘的 Phaver,最終還是難逃關停的命運。DeFi 研究員 Ignas 的推文,如同死刑判決書,宣告了 Phaver 團隊的解散和遣散費的支付。這不僅僅是一個項目的失敗,更是對整個 SocialFi 賽道的當頭棒喝,敲醒了那些還沉浸在 Web3 美好願景中的人。
SOCIAL 代幣價格自從 2024 年 9 月 TGE 以來,如斷崖式下跌,暴跌 99%,簡直是血本無歸。截止今日,價格僅為 0.000168 美元,而仍有 68% 的代幣尚未解鎖。這背後,不僅是投資者的損失,更是對 SocialFi 項目代幣經濟模型的質疑。誰來為這場泡沫買單?散戶的血汗錢,最終都成了項目方揮霍的資本。
回想 2023 年,Phaver 確實風光無限。坐擁超過 80 萬的下載量,DAU 高峰期達到 3.5 萬,一度佔據 Lens 協議 50% 的流量和 Farcaster 40% 的外部應用份額。然而,這些數據也掩蓋不了其內在的脆弱性。Phaver 試圖以 “Web 2.5” 的姿態,降低用戶進入 Web3 的門檻,但最終還是無法擺脫 SocialFi 的增長困境。TGE 後的短期激勵結束,SocialFi 熱潮消退,項目方難以為繼,這一切都指向了 SocialFi 的本質:缺乏真正的用戶需求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流量,終究只是虛幻的泡沫。
如果說 Phaver 的隕落是 SocialFi 的個別案例,那麼 TreasureDAO 的轉型則反映了 Web3 遊戲賽道的整體困境。曾立志成為 “Web3 任天堂” 的 TreasureDAO,如今也宣布全面終止遊戲開發與發行,轉型 AI。這種斷臂求生的做法,無疑是迫於現實的無奈。每年高達 830 萬美元的運營支出,與僅剩 240 萬美元的財庫餘額形成了鮮明對比。TreasureDAO 面臨的,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
裁員 15 人,終止遊戲業務和 Treasure Chain,協助合作夥伴遷移至其他鏈上,TreasureDAO 的一系列舉措,無不透露着 Web3 遊戲的寒意。儘管 Web3 遊戲承載着加密行業對 Mass Adoption 的期待,但現實卻是,除了穩定幣、DeFi、RWA 等金融屬性的用例外,其他賽道正面臨被證偽的壓力。Web3 遊戲,真的只是一場美麗的幻想嗎?它的未來又在何方?
隨著 NFT、Web3 社交、GameFi 等新概念的興起,Crypto 對數據所有權的革命逐漸和 Web3.0 掛鉤,加密貨幣的信仰一度甚囂塵上。然而,在這輪市場中,比特幣 ETF、RWA 和穩定幣等金融用例仍處於不敗之地,其他賽道卻面臨被證偽的壓力。上一輪牛市結束後,屬於社交、NFT 和鏈遊的春天遲遲未到。Web3 信仰開始動搖——加密貨幣更像是金融科技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而非互聯網的顛覆性升級。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結論,但或許也是更接近真相的判斷。
Phaver 和 TreasureDAO 的困境,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在這場漫長的寒冬中,加密市場或許即將迎來新一波關停潮。那些缺乏實際應用、只靠炒作概念的項目,終將被市場淘汰。而那些真正能夠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項目,才能在寒冬中生存下來,迎接下一個牛市的到來。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但也是市場進化的必然過程。
Phaver 團隊成員坦言,項目停止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額外資金來源、缺乏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以及未能成功轉型為 DAO。這其中,資金問題無疑是致命的。良好的資金管理能力,是加密項目必備的能力,不能成為短板,否則失敗概率很大。Phaver 的關停,再次印證了這一點。盲目擴張、燒錢營銷,最終只會加速項目的死亡。
Phaver 團隊注重產品建設,卻忽視了經濟學和代幣管理,在發布時沒有出售任何代幣。Phaver 創始人 & CEO Joonatan Lintala 此前在接受 ChainCatcher 採訪時表示:“Friend.tech 的快速增長很有意思,而我們本質上和它不相同。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更加重視社交方面,而不是代幣經濟。” 這種對代幣經濟學的輕視,是 SocialFi 項目的通病。缺乏合理的代幣激勵機制,用戶難以長期留存,最終導致項目走向衰落。
KOL @陳劍Jason 認為,很多項目頂著破發的壓力流血上幣安,最終也並不是為了能賣出來多少錢,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歸零,畢竟只要你在幣安上有個殼,即使到了熊市寒冬幣價跌 10 倍以上,下輪牛市也大概率能起死回生撲騰兩下,而如果沒上大所,歸零就是真的歸零了。然而,@Ye Su 則認為,像 Phaver 這樣的二線項目(融資 10m 以下)花大錢上二線所是加速死亡。Phaver 的案例,也提醒我們,上交易所並非萬能靈藥。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階段的交易所,才是明智之舉。
對於二線項目來說,燒錢上交易所或許並非最佳策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花錢的 CEX 一律不上,上 DEX,把錢省下來打磨產品。在熊市中,活下去才是王道。只有不斷打磨產品,提升用戶體驗,才能在下一個牛市中脫穎而出。Phaver 的失敗,也提醒其他二線項目,謹慎擴張,focus on product,或許才是生存之道。
儘管去年,Farcaster 以 10 億美元估值完成 1.5 億美元 A 輪融資,但其同樣面臨着上市壓力。Farcaster 的高估值,是否真的能夠支撐其未來的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融資的成功,並不代表項目的成功。高估值背後,往往隱藏着巨大的風險。
社交賽道一直面臨短期激勵和長期增長的困境。如果沒有殺手級用例或激勵措施,很難吸引人們離開 X 或者微博等傳統社交平台。SocialFi 項目的通病,就是過於依賴代幣激勵。這種短期激勵,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吸引大量用戶,但卻難以形成長期的用戶粘性。一旦代幣激勵停止,用戶便會迅速流失。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是 SocialFi 項目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Web3 社交的未來,取決於殺手級應用的出現。只有出現真正能夠滿足用戶需求、提供優質體驗的應用,才能吸引大量用戶進入 Web3 世界。然而,目前 Web3 社交領域仍然缺乏這樣的應用。Web3 社交的殺手級應用,究竟何時才能到來?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垃圾時間的確是 BUIDL 的最好機會。在熊市中,市場噪音減少,開發者可以更加專注於產品開發,提升用戶體驗。這是一個沉澱價值、積累力量的黃金時代。那些能夠在熊市中堅持 BUIDL 的項目,往往能夠在下一個牛市中爆發。
但玩家的第一要務是,活下來,留在這裡。在加密市場,生存就是一切。只有活下去,才能看到下一個牛市的到來。而活下去的關鍵,在於控制成本、打磨產品、尋找新的增長點。加密創業,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的競賽,更是一場生存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