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香港搶跑穩定幣監管:虛擬資產戰略、港元生態位與挑戰

author 2025-05-23 5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稳定币港元稳定币数字人民币虚拟资产加密市场

穩定幣戰場烽煙再起:香港搶跑背後的冷思考

穩定幣的賽場上,硝煙味兒越來越濃了。這廂美國參議院剛就穩定幣Genius法案投下贊成票,那廂香港的《穩定幣條例草案》也沒閒著,就在5月21日,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了這項草案。這意味著什麼?香港正式把法幣穩定幣納入了自己的監管框架,虛擬資產的監管機制也更加完善了。立法會議員吳傑莊在X平台上發文表示,估計今年年底,各機構就能向金管局遞交申請,爭當合規的穩定幣發行商了。

這消息一出,在中國大陸可謂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各大傳統媒體爭相報導,X平台上也充斥著香港“搶跑”美國的聲音。但說實話,從整個加密市場的角度來看,這項法案的影響力,恐怕還遠遠不及美國的Genius法案。這似乎已經成了加密市場的一種慣性——美國吃肉,香港喝湯。

另一方面,在一片“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吐槽聲中,香港穩定幣的實際需求和應用場景,也正遭受著質疑。這不禁讓人思考,香港的這一步棋,究竟是深謀遠慮,還是徒勞無功?

《穩定幣條例草案》細讀:香港的監管框架與戰略意圖

要說香港的穩定幣法案,那監管之路走得不算快,但也絕對排在全球前列。早在2023年12月,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就已經和金融管理局一起發文,為了監管法幣穩定幣的發行人,準備引入發牌制度,向公眾徵集意見。

2024年3月,香港金管局宣布推出穩定幣發行人的“沙盒”,同年7月,金管局在結束了幾個月的公眾諮詢後,發布了諮詢文件,為後續的草案做好了鋪墊。2024年12月6日,香港政府在憲報上刊登了《穩定幣條例草案》,並在12月18日提交給香港立法會進行一讀。

時間來到今年,5月21日,香港立法會三讀正式通過了《穩定幣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這標誌著香港正式設立了法幣穩定幣發行人的發牌制度,也為香港成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監管細節:審慎與包容並存

從條例本身來看,香港對於虛擬資產的態度是一貫的,那就是遵循“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建立一個完整、明確、靈活的監管制度。具體來說,這個草案對穩定幣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在美國支付穩定幣的基礎上,涵蓋範圍更廣。它提出以穩定幣發行人的牌照制度為主要的監管模式,明確適用於牌照制度的是“掛鉤資產為單一或多個法幣”的穩定幣,監管的重點是法幣穩定幣。

香港對穩定幣持牌人有實體要求,要求申請牌照的機構必須是在香港設有實體公司,或者是在香港以外成立為法團的認可機構;持牌人必須有至少2,500萬港元的最低繳足股本。儲備和贖回也有規定,持牌人必須確保儲備資產的市值在任何時候都至少等於其流通面值,禁止分數儲備模式,也就是說,至少要有1:1的全額資產儲備,而且儲備資產必須和其他資金隔離,並且定期向公眾披露儲備資產的詳情;贖回自由,持牌人必須向提出有效贖回要求的持有人支付指定穩定幣的面值,不能附加繁瑣的條件和不合理的費用。穩定幣的銷售主體也有所限制,穩定幣發行持牌人以及獲得證監會發牌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是主要的銷售主體。

值得注意的是,從管轄權來看,除了在香港直接發行穩定幣之外,以港幣為錨定貨幣的穩定幣也同樣受到香港的管轄,無論是在香港境內還是境外。

整體來看,香港穩定幣監管呈現出一種審慎和包容並存的態度,這一點可以和美國最新的Genius法案進行類比。香港境外雖然有所涉及,但更強調本地發行,而美國則明顯具有域外強制管轄的意味,只要是服務美國用戶的發行商,都受到管轄;從主體來看,香港允許金融機構參與,也容納非金融機構入駐,美國對此則考慮到金融體系的衝擊和系統性風險,原則上對於像Meta這樣的科技公司發行穩定幣,會更加苛刻。另一方面,香港並沒有強制對儲備資產做出要求,但美國的儲備資產指定了美元、美債等資產,這也為美債釋放了需求。在透明度方面,香港僅僅做了定期披露的要求,但美國則要求每月公開審計,CEO/CFO負有責任,合規成本更高。更需要關注的是,美國的法案中有明顯主導全球穩定幣規則的趨勢,但香港更多提到的是國際合作事宜,而不是話語權的界定。

對香港的意義:彌合傳統金融與Web3,填補市場空白

儘管存在諸多差異,但對香港本身而言,穩定幣的立法仍然意義深遠。一方面,這次立法正式將法幣穩定幣納入監管框架中,再次完善了香港本土的虛擬資產監管機制,法幣和穩定幣的合規出入金通道被打通,可以有效地推動傳統金融機構和Web3的彌合,吸引傳統機構和用戶參與。這既是一次政府和市場聯動的有益嘗試,也為虛擬資產行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驅動力。另一方面,港元穩定幣的強勢入駐也填補了市場空白。目前市場上超過99%的穩定幣都是以美元穩定幣為主,港元的加入佔據了一個新的生態位,既降低了對美元穩定幣的依賴度,提高了支付方面的安全性和自主權,也有利於分散風險,充當了中美貨幣的橋樑。實際上,在美元輻射力在加密領域持續增強的背景下,融入穩定幣生態也是維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必要途徑。此外,港元穩定幣的推行,也為香港資產代幣化打開了空間,後續在這個領域將有望湧現出更多的實例。

再論「搶跑」:香港加密之路的挑戰與質疑

頗為有趣的是,由於美國Genius法案還在參議院修訂中,香港率先完成了立法,這也讓市場上出現了“搶跑”的呼聲。但遺憾的是,縱觀香港在加密領域的進展,無論是發布虛擬資產宣言,還是批准比特幣、以太坊現貨ETF,又或是建立交易所牌照制度,樁樁件件,實際上都是搶跑,但最終的結局,往往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

數據的真相:ETF規模與上幣數量的差距

我們不妨再拿出一些老生常談的數據來做對比。美國比特幣現貨ETF的總資產淨值達到了1276億美元,而香港僅有4.4億美元;美國以太坊現貨ETF總資產淨值為87億美元,而香港僅有0.5億美元,差距實在是太懸殊了。

上幣數量也能說明問題。以香港規模最大的持牌合規交易所HashkeyExchange為例,它總共只上了19個幣種,其中,散戶可以購買的只有4個,分別是BTC、ETH、LINK和AVAX。相比之下,美國合規交易所Coinbase,可交易的資產達到了294個,遠遠超過Hashkey。

市場的質疑:牌照買賣與需求迷思

面對這種情況,市場對香港的加密產業,時常會流露出一些“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遺憾。就拿這次的法案來說,儘管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但市場的關注度卻非常有限,甚至有人質疑,這又是一次牌照的買賣。舉個例子,比特幣突破11萬美元的新高之後,彭博社的文章直接指出原因是美國的穩定幣法案,卻對同一時間香港的穩定幣條例輕描淡寫。

港元穩定幣的困境:美元獨大與應用場景的局限

市場的看衰,自然不是空穴來風。穩定幣的格局本就呈現出頭部效應高度集中的特徵,美元穩定幣一家獨大。USDT是絕對的領導者,市場份額達到了1520億美元,佔據了市場總額的62.29%;USDC的市場規模約為603億美元,佔比為24.71%,僅僅這兩者,就佔據了市場總量的80%以上。如果再往後看,USDe、USDS、DAI也全都是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在這種背景下,即使香港推出了港元穩定幣,市場需求顯然也值得我們仔細斟酌。更何況,港幣本身就實行美元聯繫匯率制度,再細分到港元穩定幣,頗有一種“美元穩定幣的穩定幣”之感。

從目前來看,香港穩定幣的主要面向區域仍然是本土。在與內地通道難以打開的現狀下,應用場景顯然更側重於批發側,市場競爭力有限。而使用人數的多少,恰恰決定了這類穩定幣的後續發展。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也對此做出了回應,表示穩定幣的一個主要場景就是跨境、跨司法管轄區的支付。香港立法會議員吳傑莊也表示,未來將重點推動兩個方向:一是創造更多的穩定幣應用場景,包括實體零售、跨境貿易等領域;二是完善穩定幣的市場屬性,包括向持有者釋放穩定幣利息,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穩定幣VS數碼港元:一場微妙的競合關係

另一方面,這次穩定幣的出台,都開啟了資產代幣化的新浪潮,但對於當地的CBDC(央行數位貨幣)而言,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實際上,早在美國當局明確拒絕發行數位美元之後,全球部分國家就對CBDC產生了猶豫,核心原因是大部分國家的法定貨幣,與美元強關聯,如果沒有數位美元,CBDC的結算就很容易成為無根之木。而美國這次的穩定幣法案,也再次宣告了數位美元的幻想破滅。

香港也體現出了類似的趨勢。同樣是數位貨幣,港元穩定幣和數碼港元,表現出了微妙的競合關係。面向的群體一致,自然會存在競爭,用戶往往會選擇其中之一,資源的傾斜也會斤斤計較;但零售市場和跨境市場之間,又存在藕斷絲連的合作關係,例如數碼港元針對零售市場,港元穩定幣針對跨境支付,不僅效率提升,還能避開其他國家的貨幣主權等問題。但短時間內,競爭顯然會更加突出。

人民幣國際化的猜想:香港穩定幣的潛在角色

內地與香港的關係千絲萬縷,因此,關於港元穩定幣是否能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市場上出現了各種熱烈的討論。

各方觀點: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能性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香港特區政府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肖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香港合法發行穩定幣,意味著未來可能會出現與人民幣掛鉤、並由香港監管的穩定幣資產管理平台,這將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化。邱達根議員在法案審議中也提到,香港可以考慮將人民幣納入法定穩定幣。

誠然,在數位鑄幣權競爭白熱化的當下,香港穩定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間接促進人民幣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但在目前這個階段,過早地提及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人民幣穩定幣,仍然帶有一定的炒作意味。

數字人民幣的現狀:降溫與轉型

另一方面,提到人民幣國際化,數字人民幣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雖然進入2025年以來,北京、廣州、上海、浙江等多地都發布了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發展計劃,應用工作的部署也從統籌規劃轉向了細化和實施。場景應用正在邁入精細化融合階段。但從頂層設計來看,數字人民幣似乎正在降溫。

根據移動支付網的數據,回顧數字人民幣發展的主要時間節點,上次央行發布數字人民幣白皮書還是在2021年,上一批試點城市的公布是在2022年12月。即使是應用數據的披露,最近的一次也只到2024年9月。各個階段的時間節點正在持續拉長。政策用語也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積極穩步推進”、“堅定不移推進”,到如今的“穩妥有序推進”、“紮實推進”,足以看出,主管機構央行對於數字人民幣的推廣節奏實際上是在循序漸進地放緩,態度也正在從積極活躍轉向內斂,強調以“穩”字當頭。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用戶使用習慣難以改變、職能協同關係以及生態推進、治理機制等問題。甚至於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首任所長姚前的落馬,也或多或少讓高層對數字人民幣更加審慎。所呈現出來的局面是,定位於零售的數字人民幣,反而在政企服務、同業機構和跨境方面取得了更快的進展。目前來看,相比之後可能出現的穩定幣,數字人民幣與數碼港元的交互顯然要更為緊密。

戰略意義:維護支付主權與佔據生態位

回到主題,無論是穩定幣還是數字人民幣,無論是依托何種幣種、走向何種路徑,數位時代下鑄幣權的爭奪戰已經拉開了序幕。如果不提早佔據生態位,後續在金融領域終將淪為被動。而香港的這一步棋,既是在非法穩定幣交易肆虐下的現實要求,也是在數位貨幣發展中維護支付主權的必然舉措。從長遠來看,這或許也是香港繼續發揮窗口和橋樑角色的戰略之一。

結語:創新與風控的平衡,歷史進程中的一步

在創新和風險控制之間,香港又小心翼翼地邁出了一步。儘管當下仍然不被看好,但如果將時間線拉長回頭看,我相信這仍然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刻。就像孟耿如照顧家庭一樣,需要小心翼翼,每一步都充滿挑戰。又比如美股的漲跌,讓人心驚膽戰,但同時也充滿了機會。而尼克 對 溜馬的比賽,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結果如何。

香港的這一步,也像是蔡依林在舞台上的每一次突破,需要勇氣和創新。更像是易烊千璽在演藝道路上的不斷探索,需要付出和努力。正如呂宇晟plg 賽場上的每一次投籃,都充滿了變數和挑戰。又好比孫興慜tottenham vs man utd 賽事中奮力奔跑,即使面對強敵,也要堅持到最後一刻。林志傑在球場上的身影,也將永遠被球迷銘記。

洪健益何志偉 等政治人物的每一次發言,都可能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就像 血謎拼圖 一樣,需要我們去仔細拼湊才能看清真相。而 台南海鮮會館 的美味佳餚,也需要經過精心的烹飪才能呈現。正如 中鋼紀念品 一樣,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美債殖利率 的變化,時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的走向。就像 btc 一樣,充滿了神秘感和誘惑力。

曹雅雯 的歌聲,總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就像 世壯運棒球 賽事一樣,充滿了激情和活力。又好比 the last of us 這部作品,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和黑暗。 諾瓦克·喬科維奇馬來西亞羽球大師賽 上的表現,也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國泰金萬海元太聯電 等企業的發展,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正如 家寧台中車禍 中的遭遇,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道奇 隊的每一次揮棒,都牽動著球迷的心弦。 興達電廠 的運作,關係到我們的用電保障。00679btlt 等金融產品,也需要我們謹慎投資。 就像 nba mvp 的評選,充滿了競爭和爭議。

somi 的舞姿,充滿了活力和自信。就像 新冠症狀 一樣,提醒我們要關注健康。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為年輕人提供了實現夢想的機會。買車麗嬰房永野芽郁宋威龍大同大學尤伯祥 也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同 史迪奇電影 帶給我們的歡樂,永遠不會忘記stitch 可愛的身影。

無論是 孫易磊 在棒球場上的英姿,還是 tottenham đấu với man utd 的精彩對決,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體育的魅力。而 xsmb 的結果,也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都如同香港在穩定幣領域所做出的努力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也充滿了希望。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複雜圖景,也將被歷史所銘記。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