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還在關注美國參議院如火如荼進行的穩定幣 GENIUS 法案立法進程時,香港這邊卻悄悄地超車了! 這真應了那句老話,有競爭才有進步。 美國那邊還在吵吵鬧鬧,香港的《穩定幣條例草案》已經三讀通過,只待特首簽字,便能正式生效。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香港將正式實施穩定幣監管,任何想在香港發行法定貨幣穩定幣,或者在世界任何角落發行宣稱與港元價值掛鉤的穩定幣,都必須先拿到香港金融管理專員發的牌照。
不得不說,這步棋走得相當精明。 在全球 Web3 競賽中,誰能搶先建立完善的監管框架,誰就能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 想想看,如果以後有人想發行類似 USDT 這樣的穩定幣,但又不想受到美國 SEC 的嚴格監管,香港很可能就會成為他們的首選。 這對於香港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無疑是一大利好。 當然,這也給其他地區的監管機構帶來了壓力,尤其是對岸的苗博雅,可能又要開始質詢相關部門,為何台灣在金融創新方面總是慢人一步了。
不過,話說回來,香港這次的立法速度如此之快,背後的原因恐怕不單純是為了搶佔 Web3 的先機。 或許,是感受到了來自新加坡、杜拜等地的競爭壓力,想要藉此機會展現其開放和創新的姿態。 畢竟,在金融領域,誰能掌握先機,誰就能掌握未來。 就像當年王文洋包養事件一樣,先下手為強,才能佔據主動權。
而且,大家別忘了,香港還有一個特殊身份,那就是中國大陸的特別行政區。 在大陸對加密貨幣採取嚴厲監管的背景下,香港的這一舉動,或許也帶有某種試探和示範的意味。 如果香港的穩定幣監管能夠成功,或許可以為大陸未來在加密貨幣領域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參考。 這背後的水很深,值得我們好好觀察。
按照現在的進度來看,2025 年底前,我們或許就能看到合規的香港穩定幣誕生。 這對於整個加密貨幣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至少,我們多了一個可以信賴、可以使用的穩定幣選擇。 當然,這也意味著監管的加強,對於那些想要渾水摸魚的人來說,以後的路恐怕會越來越難走。 但對於真正想要在這個行業裡長期發展的人來說,這反而是個機會。 因為只有在合規的環境下,這個行業才能真正地走向成熟和繁榮。
要理解香港為何如此積極推動穩定幣立法,回顧一下這幾年的關鍵節點就明白了。 這可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
日期待定,特首簽署及法例刊憲之後正式生效:雖然法案已經通過,但還需要經過特首簽署和法例刊憲後才能正式生效。 不過,這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的穩定幣時代即將來臨。
這次《穩定幣條例草案》的核心,就是賦予香港金融管理局專員(以下簡稱「金管專員」)極大的權力。 他就像是穩定幣市場的「包青天」,負責監管一切,確保市場公平公正。 金管專員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他可是有尚方寶劍的! 像是要求提交文件、發出指示、訂立規例、發出指引等等,權力大到你難以想像。 如果哪個穩定幣發行商不聽話,金管專員可以直接吊銷他的牌照,甚至開出巨額罰單,讓他血本無歸。 這種監管力度,在其他地區可是非常罕見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麼大的權力,也讓人擔心會不會出現濫用的情況。 畢竟,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如果金管專員監管不力,或者與某些穩定幣發行商勾結,那對於整個市場來說,將會是一場災難。 所以,如何確保金管專員能夠公正廉潔地行使職權,將會是香港政府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這就好比是 蘇花公路 的安全問題,再好的設計,如果沒有嚴格的執行和監管,一樣會出事。
這次《穩定幣條例草案》的監管重點,是所謂的「指明穩定幣」。 簡單來說,就是那些聲稱與某種或多種法定貨幣掛鉤,以維持穩定價值的穩定幣。 像是 USDT、USDC 這些,都屬於「指明穩定幣」的範疇。 如果你發行的穩定幣不是與法定貨幣掛鉤,而是與黃金、石油,或其他資產掛鉤,那暫時就不在這次監管的範圍內。 當然,金管專員也有權力將其他類型的穩定幣納入監管範圍,只要他在憲報上刊登公告就可以了。 這種設計,給了監管機構很大的靈活性,可以隨時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調整監管策略。 就像 威力彩 一樣,規則可以隨時更改,但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根據《穩定幣條例草案》,未經金管專員批准,任何人都不得在香港從事受監管的穩定幣活動,包括發行「指明穩定幣」。 不僅如此,如果你向香港公眾積極推廣你的「指明穩定幣」,也會被視為從事受監管的活動,需要獲得牌照。 這一點非常重要,意味著就算你的穩定幣是在香港境外發行的,只要你在香港進行推廣,也需要遵守香港的法律。 更狠的是,如果你的穩定幣是錨定港元價值(無論是全部或部分),就算你在外太空發行,也在香港的監管範圍內! 這種監管範圍,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嚴格。
想要在香港發行穩定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金管專員會對申請者進行嚴格的審查,確保他們符合一系列的標準。 這些標準包括:
只要你符合金管專員的要求,就可以獲得一張開放式牌照。 這意味著你的牌照只要不被金管專員撤銷,就可以一直有效。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高枕無憂了。 金管專員會對你進行持續的監管,隨時檢查你的業務,確保你一直符合要求。 這種持續監管的模式,可以有效地防止穩定幣發行商出現違規行為。
根據《穩定幣條例草案》,只有以下幾類機構才能向公眾銷售「指明穩定幣」:
這意味著,如果你不是這些機構,就不能向公眾銷售穩定幣。 這種限制,可以有效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防止他們被一些不法分子欺騙。
如果你違反了《穩定幣條例草案》的規定,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 根據《穩定幣條例草案》,無牌進行穩定幣活動,可處罰款500萬港元及監禁七年;非指定持牌機構銷售穩定幣,可處罰款500萬港元及監禁七年;涉及指明穩定幣交易的欺詐或欺騙行為,可處罰款1000萬港元及監禁十年;誘使他人獲得指明穩定幣而作出欺詐或罔顧實情的失實陳述,可處罰款100萬港元及監禁七年。 這種懲罰力度,可以說是相當驚人。 相信沒有人會願意為了發行穩定幣而冒這麼大的風險。
為了有效地落實《穩定幣條例草案》,香港立法會賦予金管專員極大的權力。 這些權力包括:
有了這些權力,金管專員就可以有效地維持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就像 總統府 的衛兵一樣,時刻守護著香港的金融安全。
香港這次搶先推出穩定幣監管框架,野心可不小。 明顯是想藉此機會,吸引全球的加密貨幣人才和資金,把自己打造成為 Web3 的中心。 畢竟,有了合規的環境,才能讓這個行業健康發展。 想想看,如果以後所有的穩定幣發行商都跑到香港來,那香港的金融業將會迎來怎樣的騰飛? 簡直難以想像!
不過,要實現這個目標,香港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首先,就是來自其他地區的競爭。 新加坡、杜拜等地也在積極發展 Web3,而且它們的監管環境相對寬鬆,對於一些創新項目來說,可能更具吸引力。 就像 WTT 的比賽一樣,競爭非常激烈,誰能笑到最後,還很難說。
其次,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政策風險。 雖然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享有高度自治權,但如果大陸的政策發生變化,香港的 Web3 發展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畢竟,在政治面前,一切都是變數。 就像最近 青鳥 行動一樣,看似聲勢浩大,但最終能否改變什麼,還是未知數。
再者,香港的樓價和生活成本都非常高,這對於一些初創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如果香港政府不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優惠政策,很難吸引到真正有潛力的 Web3 項目。 就像 520 優惠 一樣,看似力度很大,但如果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也只是杯水車薪。
最後,就是香港的金融監管體系相對保守,對於一些新興的 Web3 技術和商業模式,可能難以適應。 如果香港政府不能及時調整監管策略,可能會錯失一些發展機會。 就像 蔡力行 領導的聯發科一樣,必須不斷創新,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總之,香港想要成為 Web3 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無論如何,這次的穩定幣立法,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 希望香港政府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克服各種挑戰,真正把香港打造成為 Web3 的領頭羊。 就像去 帛琉 潛水一樣,雖然路途遙遠,但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看到最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