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一则看似平常的新闻跃入眼帘:习水县领导与习酒集团高层在县行政中心举行座谈,主题是“深化地企合作,构建互利共赢良好局面”。字里行间充斥着“共叙情谊”、“共话发展”、“共谋未来”等美好的辞藻,让人不禁怀疑,这究竟是一场务实的政企交流,还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双簧”?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地方政府与支柱企业之间的一次友好互动,旨在携手共进,共创辉煌。但仔细推敲,却能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在当前白酒行业面临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习水县如此高调地与习酒集团“秀恩爱”,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
我们都知道,地方经济的发展往往与当地的龙头企业息息相关。习酒集团作为习水县的支柱企业,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的财政收入、就业率以及社会稳定。因此,地方政府对习酒集团的重视和支持,本无可厚非。然而,这种“重视”和“支持”是否应该建立在一种健康的、公平的、可持续的合作模式之上,而不是一种过度的依赖和保护?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习水县委书记冉崇庆在座谈会上的一番话,颇值得玩味。他将习酒的成长和习水的发展形容为“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并强调要不断深化习水习酒“一家人”的共识。这番表态,看似情真意切,实则暴露出地方政府对习酒集团的高度依赖。
“一家人”的说法,固然能拉近政企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然而,这种过度强调“一家人”的姿态,是否意味着习水县已经将自身的发展完全与习酒集团捆绑在一起?一旦习酒集团遭遇困境,习水县又将如何应对?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模式,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饮鸩止渴?
###习水能为习酒做的,真的只有“优质服务”?
冉崇庆书记还表示,要始终坚持“习酒所需、习水所能”,一如既往为习酒集团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优质服务。这句话,更是耐人寻味。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本是应尽之责。然而,何为“优质服务”?是降低税收,放宽环保标准,还是在土地、资源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如果所谓的“优质服务”,是以牺牲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机会,甚至以损害环境和社会利益为代价,那么这种“优质服务”就变了味,就成了对地方经济的慢性腐蚀。习水县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让所有企业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而不是一味地迁就和迎合龙头企业。
习酒集团董事长汪地强在座谈会上对习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深入分析了当前白酒行业发展形势和习酒发展概况。他提到,近两年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但习酒集团依然实现了“稳健发展”。这番话,听起来似乎信心满满,但仔细分析,却让人感到一丝隐忧。
在整个白酒行业面临寒冬的大背景下,习酒集团真的能够独善其身,保持“稳健发展”吗?这种“稳健”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风险?过度依赖高端市场,营销费用居高不下,产品结构单一等等,这些都是习酒集团面临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所谓的“稳健发展”,恐怕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沫,随时可能破裂。
汪地强还表示,习酒集团将不断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这种提法,近年来在白酒行业非常流行。很多酒企都试图通过打造品牌文化,赋予产品更多的情感价值,从而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
然而,所谓的“卖生活方式”,真的能够打动消费者吗?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购买白酒,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或者用于社交应酬。那些所谓的品牌文化,情感价值,往往只是酒企精心编织的营销故事,难以真正触动消费者的内心。与其花大力气“卖生活方式”,不如踏踏实实地提升产品质量,做好市场服务,这才是白酒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之道。
新闻稿中提到,在座谈会上,习水县县长刘定杰介绍了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习酒集团总经理万波介绍了习酒集团生产经营情况,双方就有关事宜作了交流。这种轻描淡写的描述,让人难以了解座谈会的具体内容。所谓的“有关事宜”,究竟指的是什么?是土地审批,税收优惠,还是其他方面的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看似和谐的座谈会背后,隐藏着一场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支持习酒集团的发展,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而习酒集团则希望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从而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然而,这种“共赢”的局面,真的能够惠及所有人吗?恐怕未必。在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的“蜜月期”里,往往会忽略其他中小企业的利益,甚至会损害普通民众的权益。那些为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而牺牲的土地,那些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放松的环保标准,最终都会由社会来承担代价。
因此,在追求“共赢”的道路上,地方政府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更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而牺牲长远的社会利益。只有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可持续的营商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